欢迎访问《渔业研究》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60Co-γ射线对日本囊对虾诱变子代遗传多样性和生长的影响
刘波 郑雅友 李正良
渔业研究    2021, 43 (3): 239-246.   DOI: 10.14012/j.cnki.fjsc.2021.03.002
摘要119)      PDF (2833KB)(310)    收藏
为研究日本囊对虾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试验设置50、100、1 000、1 500 cGy 60Co-γ射线四种照射剂量,对即将产卵的日本囊对虾进行照射;在照射强度为3.4 cGy/sec的条件下,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各组诱变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以及遗传多样性影响等差异进行分析;统计了日本囊对虾诱变子代在室外池塘中生长的体质量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其差异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诱变子代遗传相似系数在0.873 7~0.894 7之间;从群体水平来看,日本囊对虾诱变子代与对照组相比(P>0.05),并没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出现;在诱变的实验组中发现有单个个体的基因型与其他个体的基因型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对照组中并没有发现类似个体的存在;池塘中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情况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日本囊对虾的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盐能力比较研究
张哲 黄种持 杨章武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4): 366-371.  
摘要61)      PDF (910KB)(297)    收藏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选育性状,在实验水温25.0~29.3℃、实验时间48 h条件下,本研究对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发育期P11~P12,体长6.09~7.54 mm)进行了耐低盐能力的比较实验,以48 h的存活率和体长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的耐低盐能力。结果显示,当盐度为3时,在17个实验组中,低存活率的6个组(存活率17.69%~57.37%)和高存活率的11个组(存活率68.72%~96.10%)存在显著差异(P<0.05);耐低盐能力最强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A群种虾和D群种虾的正、反杂交子代,而耐低盐能力最弱的2个实验组分别是D群种虾和C群种虾的自交子代。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不同种源、不同交配组合繁育的子代仔虾,其耐低盐能力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对虾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比较研究
杨章武 张哲 陈思源 葛辉 陆承宽 林嘉铭 杜秀萍 郑雅友 李正良 林克冰 游伟伟
   2020, 42 (3): 254-261.  
摘要65)      PDF (2028KB)(332)    收藏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选育技术方法,以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进行耐低温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仔虾发育期为P11~P12,体长6.09~7.54 mm,实验水温为13.5~19.0℃,实验时间48 h。统计24、36和48 h的存活率,结合体长因素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各组仔虾幼体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从低温实验24 h开始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在实验48 h时,16个交配组合中,4组存活率最高且与A群种虾有关(与D群无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10.35%。而4组存活率最低且与A群种虾无关的组合,其中3组与D群有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0%。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凡纳滨对虾生产性育苗实验
李正良 张哲 杨章武 粱其旭 葛辉 林克冰 郑雅友 杜秀萍 吴丽云
   2018, 40 (5): 380-385.  
摘要115)      PDF (1695KB)(450)    收藏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生态化和健康化水平,本文在育苗生产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添加红糖为碳源以提高育苗水体的碳氮比(C/N)。在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5%、实验池减少50%换水量的情况下,至P5发育期时实验池的总投饵量比对照池平均减少15.9%,虾苗平均体长提高8.1%、存活率提高28.2%,而氨氮、总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分别升高32.0%和24.1%。表明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时,对不同发育阶段换水量的减少要灵活掌控,并且后期要适当增加换水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几种不同碳源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效果的影响
杨章武 张哲 葛辉 李正良 卓吓晃 林跃宗
   2015, 37 (5): 347-352.  
摘要127)      PDF (1364KB)(782)    收藏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的生态化水平,分别以蔗糖、葡萄糖、淀粉为添加碳源,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0%,同时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在1000L的水体进行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碳源组絮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添加碳源和芽孢杆菌),且蔗糖组絮团的形成比淀粉组和葡萄糖组更早;蔗糖组和葡萄糖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淀粉组,其亚硝酸盐峰值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5.4%和31.4%,且未换水即自行下降;添加碳源各组絮团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最高的蔗糖组达到32.6%。仔虾幼体P14时,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仔虾体长分别比对照组增长22.8%和19.2%(p<0.01),差异极显著。表明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技术育苗中,蔗糖和葡萄糖作为添加碳源是合适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6.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
杨章武 杨铿 张哲 李正良 葛辉
   2015, 37 (2): 91-97.  
摘要165)      PDF (1769KB)(1219)    收藏
在凡纳滨对虾育苗生产中,以蔗糖作为添加碳源促进育苗水体形成生物絮团。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生物絮团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在门、纲和属的水平上,通过检测絮团的细菌物种丰度及优势菌种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相同,但所占比例有所差异。其中具有清污作用的变形菌纲在实验组所占比例为16.2%,对照组为14.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作为常见病原菌的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在实验组所占比例分别是1.3%和0%,而在对照组分别为1.4%和0.1%,实验组的病原菌比例低于对照组。本文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低盐度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郑雅友 苏新红 曾志南 刘波 李正良 李雷斌
   2015, 37 (1): 29-35.  
摘要119)      PDF (4161KB)(1020)    收藏
采用盐度渐变和突变2 种方法试验低盐度对平均体重3.7 mg 、平均壳高(2.24± 0.24) mm 的泥东风螺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結果表明:盐度28时,稚螺的生长速度最 快,盐度降到24时,对稚螺的影响并不明显,摄食基本正常,但活力略有降低;变态7 d 的泥东风螺稚螺能够适应高于21的低盐环境,存活基本正常,有比较高的成活率,但对其 摄食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当盐度突变至18时,泥东风螺稚螺仍能存活,突变至15时,则不能存活;而盐度渐变至1 5 时,稚螺仍可存活;盐度逐渐降低只可扩大泥东风螺稚螺的存活盐度范围,但其对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影响有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两种培育方法对泥东风螺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郑雅友 苏新红 曾志南 刘波 李正良 李雷斌
   2014, 36 (6): 459-464.  
摘要114)      PDF (2430KB)(899)    收藏
本文报道了有底沙与无底沙培育方法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 稚螺生长与存活影响的实验結果。以牡蛎为饵料,实验设计3×104、5×104和7×104 ind/m2 三个密度梯度,采用有底沙与无底沙两种方法培育刚变态的泥东风螺稚螺。经35 d培育,有底沙组稚螺壳高、体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高于无底沙组,壳高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 。而两种培育方法不同的密度培育結果,密度7×104 ind/m2 与3× 104 ind/m2和5×104 ind/m2实验组稚螺壳高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而3×104 ind /m2 与5×104 ind/m2 实验组壳高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 )。随着稚螺的生长其潜沙行为越明显,说明有沙培育更符合其具有的潜埋栖息习性,有利其生长和存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对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的适应性研究
刘波 曾志南 郑雅友 李正良 李雷斌
   2014, 36 (5): 376-380.  
摘要111)      PDF (1636KB)(1069)    收藏
本文以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为实验材料,设置几种不同饵料、盐度和酸碱度,对泥东风螺幼螺生长适应性进行探讨和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泥东风螺幼螺生长的饵料为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适宜幼螺生长的盐度范围在26~31之间,幼螺培育环境的酸碱度不应低于pH6.5或高于pH8.5。研究发现,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进行培育,泥东风螺摄饵率相对较高,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泥东风螺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为泥东风螺养殖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几种天然饵料对泥东风螺稚螺生长、存活的影响
郑雅友 曾志南 刘波 林国清 李正良 李雷斌 林丹
福建水产    2013, 35 (4): 301-306.  
摘要467)      PDF (3640KB)(994)    收藏
本文报道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稚螺适宜饵料的研究。以太平洋牡蛎、远海梭子蟹、竹筴鱼、南美白对虾和卤虫幼体为饵料,以及上述饵料每日一种轮流投喂的方式,组成6个实验组,实验水温28~28.5℃,经30 d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体长、体重、日均增长量和日均增长率以及存活率等综合指标,单种饵料投喂以太平洋牡蛎组效果最好,远海梭子蟹组次之,竹筴鱼组存活率高于南美白对虾组,其他指标接近,卤虫最低,而混合投喂组,综合指标在全部实验组中位列第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投喂不同天然饵料对泥东风螺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11. 刺参南方池塘养殖技术
李正良
福建水产    2011, 33 (5): 77-80.  
摘要1168)      收藏
摘要: 福建是刺参南方养殖的主要地区,池塘养殖是主要养殖方式之一。本文在借鉴北方刺参养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南方养殖实践,从附着基设置、放苗前准备、苗种选择与投放、养殖管理、收获与销售等方面对南方刺参池塘养殖技术做一总结介绍,为南方刺参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2. 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不同底质的生长与存活试验
杨章武 郑雅友 李正良 郑养福
福建水产    2011, 33 (2): 0-0.  
摘要919)      收藏
为了解方斑东风螺水泥池养殖适宜的底质,水泥池底铺设不同底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底铺沙情况下,添加10%海泥或添加1%的贝壳,不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正常生长与存活,体重、壳高生长速度分别是23.7~25.1 mg/d和105.3~110.4μm/d,不同池生长、存活无明显差异;底沙添加海泥达到30%时,初期东风螺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但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正常;池底不铺沙时体重生长速度为10.0mg/d,仅为其他池的39.8~42.2%,存活率仅为其他池的65.1~67.6%。认为东风螺水泥池养殖必须铺沙,底沙可适当含泥,含泥量不高于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